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
风雅竹山丨武陵峡桃花源赋记

编者按为深度挖掘“女娲补天地・人间桃花源”所蕴含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,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湖北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、竹山县教育局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官渡镇党委、政府、县旅游产业服务中心等单位,面

编者按


图片

为深度挖掘“女娲补天地・人间桃花源”所蕴含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,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湖北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、竹山县教育局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官渡镇党委、政府、县旅游产业服务中心等单位,面向全国网友开展以“新桃花源记”为主题的征文活动。

征文活动自启动以来,迅速得到全国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热烈响应与积极参与。他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竹山的青山绿水、田园风光,用深情的文字讲述当地的民俗故事、人文变迁,借生动的叙事展现新时代“桃花源”的生态之美、生活之美与发展之美,赋予“桃花源”这一经典意象与时俱进的鲜活内涵,以文学之力勾勒出竹山作为“人间桃花源”的独特魅力与时代风貌,书写专属当下的“新桃花源记”。

为进一步传播这份对 “桃花源” 的美好诠释,现陆续摘编部分征文作品,在今日竹山网、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进行刊登,既为广大读者提供品读交流的窗口,也为更多人了解竹山、走进竹山搭建桥梁,以供大家学习借鉴、共同感受新时代“桃花源”的独特韵味。


图片

武陵峡桃花源赋记


图片

作者:张荆焱

暮春四月,课隙偷闲,与同窗二三,赴竹山武陵峡寻桃花源。车过楚山,渐闻溪声,心已先驰。

图片

       入谷初,石径仄仄,竹影覆衣。风穿林叶,簌簌如语,似诉陶令旧踪。忽逢涧流,清浅可鉴,游鱼细石,历历可数。掬水饮之,冽气沁脾,洗尽书斋倦意。同窗戏言:“此非‘缘溪行’之始乎?”相顾而笑,趣意顿生。

       行数里,峰回路转,忽见桃林。千树缀霞,落英铺锦,风过处,瓣瓣沾衣。穿行林中,衣袂皆香,恍入幻境。林尽得洞,名“秦人洞”,初极狭,仅容一人。秉烛缓入,石乳垂悬,如钟如笋。出洞刹那,天光骤泄,眼前豁然:平畴旷屋,炊烟袅袅,老者倚门,稚子逐蝶,俨然《桃花源记》所载。

图片

 循溪至街区,瓦舍皆黛,木窗映桃。择一茶肆坐定,点当地野茶,佐以桃脯。茶烟袅袅间,听店主话往昔:此峡昔年人迹罕至,今辟景区,仍守古朴。同窗叹曰:“若非亲至,怎信人间有此真境?”

日薄西山,恋恋而归。回望峡口,暮色中桃林隐现。念及书中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,忽觉今日之游,非仅赏景,更得一份“暂忘课业扰,偷得浮生闲”的欢畅。虽无武陵渔人偶得之奇,然此身所历、此心所感,已足慰青春。归而记之,恐他日淡忘,亦盼同窗再聚,重觅此间清欢。






作者简介

张荆焱,男,10岁,河南省鄢陵县人。河南省鄢陵县彭店镇王铁学校四年级学生。








图片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