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
官渡民歌

官渡民歌

官渡民歌摄取了东西南北多元文化因子,具有承南继北、兼东容西、龙飞凤舞、巫史并存,“集秦腔楚韵巴风于一体”的混血型的特点。

官渡民歌以官渡河流域地方流传的民歌曲目为主,由境内民歌手演唱,调式多样,歌词内容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官渡河流域的民风、民俗、民情。按曲目分类可分为六大类,分别为:情歌类如《单探妹》、《双探妹》等;生活歌类如《十对花》、《单身男》等;劳动歌类如《薅草锣鼓》、《打夯号子》等;历史歌类如《三十六朝》、《十二月唱古人名》等;仪式歌类如《开歌路》、《升佛》等;新民歌类如《官渡十景》、《拥抱桃花源》等。

目前官渡民歌已整理出按民歌演唱形式分类可分为三大类:小调类,如《月亮闹五更》、《十姊妹》、《彩船歌》等;川号子类,如《郎从高山打伞来》、《太阳过了河》等;山歌类,如《手拿水瓢打青苔》、《薅草锣鼓》等。

小调唱来婉转悦耳,余音绕梁,馨人心扉; 川号子类唱来高亢浑厚,气势磅礴,荡气回肠;山歌类唱腔音高气爽,粗狂奔放,朴实大方。其内容形式丰富多彩,歌声悦耳动听。官渡民歌语言生动活泼,朴实大方,通俗而不庸俗,修辞运用巧妙,心理描绘细致入微,有较高的民俗学、美学和文学价值。歌手开展经常性的艺术交流、比赛与创作活动,官渡镇现有民歌手一百余人,其中知名歌手40余人。歌手李文贵、熊仁宝、黄继珍、贺书清、叶超等曾应邀于1999、2000、2001年到广年州、武汉、上海旅游博览会上进行民歌展演,在2006年十堰市“武当杯”民歌大赛上获奖。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